本文來源:儲能100人-鄭宗斌
冰火兩重天!
2018年中國儲能市場快速膨脹,以電網和發電集團為主“國家隊”紛紛布局儲能,動輒上百兆瓦時的項目帶動了儲能裝機的大幅度增長。
在電網公司和發電集團的大型項目招標中,幾乎看到了所有主流設備廠商的身影,競爭之慘烈不言而喻。尤其是在電網側,從江蘇、河南到長沙的招標,價格不斷走低,平均以20%的速度在下降。
賺吆喝也要上,恐怕是大多數設備廠商的共同心態。一方面,儲能市場前景遠大,要提升自身在行業的影響力,必須提前卡位布局。另一方面,電池企業龐大的過剩產能需要消化,即使價格很低,與大型央企、國企做生意,至少保證了現金流的回籠。
如果涉及到兩個民營企業交易,恐怕是另一番考量了。
比較悲觀的是,這種境況可能未來2-3年內都不會得到改觀。在國內電力和儲能市場化機制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儲能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未來幾年仍然是以電網為主導的寡頭市場。
在儲能系統所有設備企業中,對電池企業的考驗最大。電池是儲能系統采購中金額最大的部分,受關注度最高,降成本首先考慮從電池端開始;另外電池作為被控制的對象,系統設計的不合理和使用過程中的不規范最終都會在電池層面反應出來。
“沒有哪一家企業說我的PCS不行,我的BMS不行,最后反應的都是電池不行。”雙登慧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曉露向“儲能100人”無奈地表示。
“拿的是賣電池的錢,操的是整個系統的心”,這正是大多數電池企業面臨的現狀。在目前有限的條件下,找到正確的市場方向是所有電池企業必須破解的一道難題。
Ⅰ
從“保質量”到“保電量”
北京雙登慧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雙登旗下專門從事儲能業務的全資子公司,定位新能源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雙登集團是通信后備電源領域的領軍企業,旗下有四家子公司,業務涵蓋鉛蓄電池、鋰電池、儲能系統集成和電池回收。
據雙登慧峰聚能總經理唐西勝介紹,雙登集團除堅持做通信領域蓄電池的傳統業務外,也在積極尋找下一個增長點。按照雙登集團的戰略規劃,未來50%的業務來自傳統的通信市場,剩下50%的業務要靠動力電池和儲能業務來填補。
西藏羊易儲能電站,是雙登早期在國內可再生能源并網場景中的代表性項目之一。
在剛謝幕的2018年,雙登慧峰聚能發展依舊平穩。實現電池出貨量大約160-170MWh,營收超過1億元,訂單金額超過2億元。根據中關村儲能聯盟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8》,在2017年中國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中,雙登慧峰聚能在所有的儲能系統供應商中裝機規模排名第二。
唐西勝稱,2019年雙登將繼續在電網側、發電側、用戶側和微電網這些有應用價值的場景發力。與銷售額相比,雙登更看重回款和現金流。“有些項目不去做,不是技術能力達不到,而是這個項目本身后續的風險不受控,商業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賺吆喝,要回歸它的本質——盈利。”
說到底,企業盈利是硬指標。對投資商來而言,設備的日歷壽命并不重要,投資只負責掏錢,關鍵是在生命周期內儲能設備能存儲釋放多少電量。這在某種程度上倒逼儲能設備要從之前的“保質量”向“保電量”轉變。
在參與了國內外大大小小的上百個項目后,雙登積累了比別人更多的經驗和教訓。儲能的每一個應用場景對應的就是一個行業,電池的使用方法跟過去的做法完全不一樣,即使是同一種電池在不同的場景中充放電策略都不盡相同。
“現在從雙登出去的電池,不再是以前的那種簡單的質保,必須簽服務協議。在發電側、電網側等不同場景下,將電池的使用方法和對環境的要求傳遞給客戶。”劉曉露告訴“儲能100人”,基于對各個細分應用場景的理解,對電池的每個應用場景進行定制化,是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現實的情況是,不少企業為了消化庫存而夸大宣傳,而行業又缺乏第三方有公信力的數據和評估,阻礙了資本的進入。“國內已經投運的項目到底能夠帶來多大的現金流,產生多大的利潤率,儲能系統能夠循環4000次還是6000次,效率到底能達到多少?存在很大的疑問,很多人都被蒙在鼓里。”劉曉露直言。
劉曉露建議,作為儲能從業者,要對技術、對客戶充滿敬畏之心。否則的話,這個行業還沒有開始,投資者、客戶就已經失去了信心。
Ⅱ
補全EPC的短板
儲能系統是能量轉移的工具,也是涉及到電力電子、電化學等多種行業的跨界融合。設備再好,如果沒有很專業的設計和施工背景作為支撐,也無法發揮出電池的整體效率。
在目前單純依靠價格競爭的市場,雙登也在逐步摸索,不斷修正自身在儲能行業的定位。他們希望通過EPC總包和系統集成,能夠探索出儲能系統的商業模式。
EPC是“工程、采購、建設”的英文縮寫,這是一條完成的產業鏈。唐西勝認為,除了提供先進的設備外,儲能行業更需要新型的思維和商業模式的合作。要想把儲能系統的價值發揮出來,必須跟業主、投資商的財務模型等各個方面進行對接,光關注設備本身是不夠的。
國內儲能產業處于商業化的早期,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應用場景仍十分有限。雙登更多的是依托自身的資源作為項目開發商的身份出現,去親自開發項目,經過篩選后將合適的項目推薦給投資商,談成后再做它的設備提供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
從設備商到系統集成再到EPC總包,在提升客戶體驗、增強客戶黏性的同時,也大幅拓展了服務半徑,讓公司進入了一個更大規模的市場,但面臨的門檻并不低。劉曉露坦言,EPC并不是簡簡單單把所有設備連接起來,如何最大化釋放電池的潛能,涉及到管理系統、PCS、EMS、集裝箱、安全消防等一系列問題。
雙登研發板塊與中科院電工所淵源頗深。
過去一年里,雙登加強了對工程設計、項目管理、軟件開發和大數據方面人才的引進。在產學研方面,雙登選擇與中科院電工所進行戰略合作,借助中科院電工所的人才和技術來加強自身在儲能電氣和軟件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包括現任總經理唐西勝也來自于中科院電工所。
2018年年初,雙登的儲能云平臺上線。主要解決智能運維和系統持續優化的問題。具體來說,雙登把全球承建的EPC儲能項目全部接到云平臺,通過云平臺,可以看到每一個項目、每一個電池的狀態,能夠對系統提前預判。通過數據的收集,可以對電池性能演變規律進行研究,為電池、整個系統的優化設計帶來借鑒。
雙登在儲能領域一直以來主打鉛炭電池,隨著鋰電成本的快速下降,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鋰電將成為電化學儲能的主流。隨著自身定位的轉變,雙登正在大力推進鋰電儲能,最終根據項目收益率高低來確定采用哪種技術路線。
Ⅲ
拓展光儲海外市場
飛機從北京起飛到喀布爾降落,全程需要7小時??Σ紶柺前⒏缓故锥?,這里的機場設施堪比國內的三四線城市的車站,顯得有些破敗。
阿富汗是世界上最貧窮落后的國家之一,時至今日這里仍然戰火不斷,時不時有恐怖襲擊。目前在超過50%的人口生活水平在貧困線以下,只有約45%的人可以經常用電。
阿富汗雖然國困民乏,卻擁有著巨大的光儲潛力。圖為雙登海外團隊與阿富汗當地官員洽談。
受制于財政狀況和經濟性考量,類似于阿富汗這樣的國家不會大手筆投資建造像中國這樣的堅強智能電網。相比較而言,在無電、缺電地區建設光伏+儲能微電網項目,投資更少、效率更高。特別是隨著光伏、儲能系統的技術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儲能的發電成本比傳統的柴油發電機更具經濟性。
雙登慧峰聚能海外市場負責人郭金富告訴“儲能100人”,在這些電力基礎設施薄弱的偏遠地區,柴油機發電的成本在人民幣3到4元的水平,尤其是柴油的運輸成本占了很大的比例。
據調研機構Navigant Research預測,到2020年,全球微電網市場的將達到近200億美元。
與其在國內一片虛幻的歡騰,不如到海外拓展領地。近幾年,比亞迪、沃太能源、陽光電源、北控海外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項目大多集中在歐美、澳洲電力市場發達的國家,這些國家市場機制成熟,儲能收益穩定。但這里玩家眾多,除了國內同行,還有LG、松下、特斯拉這樣的巨頭。
唐西勝表示,雙登將集中精力投入到亞太、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重點做光伏+儲能微電網項目。之所以選擇這些地區,是由于這些地區本身缺電,比較好推廣。
2018年,阿富汗國家能源水利部宣布,雙登集團以EPC的身份承建代孔迪省5.5MW光儲微電網項目,從10多家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合同總金額1300萬美元。
在拿下阿富汗第一個光儲項目后,雙登相繼中標了后續的40MW光儲微電網項目和5MW光伏項目,三個項目的合同總金額超過8000萬美元。
郭金富透露,上述項目由阿富汗政府主導,資金來源于世界銀行貸款,后續項目的設計施工會和當地的合作伙伴一起來完成。
雙登的做法跟早期的光伏組件企業類似,因為市場訂單比較少,要親自到國內外去開發項目。尤其在海外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能夠真正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也并非易事。
“其實做EPC也是沒有辦法,我們通過項目來完善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系統解決方案,等市場真正起來后,雙登會專注于核心技術和產品支撐,更希望作為‘被集成’的角色與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國內外市場。”唐西勝最后說。